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好车 > (两会观察)中国多管齐下规避经济风险

(两会观察)中国多管齐下规避经济风险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中国多管齐下规避经济风险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两会观察)中国多管齐下规避经济风险

  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同时规避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透露的信息看,中国将动用包括法律法规在内的多种手段防患于未然。

  金融风险:依法防范

(两会观察)中国多管齐下规避经济风险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国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央行此前透露,金融稳定法已通过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应以研究制定金融稳定法为契机,完善与金融风险处置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沈阳分行行长付喜国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公众信心、防范挤兑、处置金融风险、保障问题银行有序退出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但目前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他建议,应以制定金融稳定法为契机,对存款保险制度进行系统规范。

  在全国政协委员、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看来,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与司法、财政、税收等相关制度的衔接至关重要。他表示,应从法律上明确股东在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的自救义务及监管部门相应权力,加大对股东占款和逃废债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

  地方债风险:着眼长远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国拟安排赤字率将从去年的2.8%提升至3%,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从去年的3.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3.8万亿元。

  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背景下,中国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备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称,从可用资金角度看,2022年专项债可用资金中的一部分是从2021年转移过来的,所以2023年专项债名下的实际可用资金可能不及2022年。专项债规模适当提高,本身就考虑到了中长期政府债务风险的可控性。

  实际上,中国对地方债风险的管控一直是“开前门”“堵后门”并重,在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同时严防违规行为。中国财政部已经表示,将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

  分析人士认为,控制财政风险根本之道在于推动经济增长。如果提高赤字率、适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能使经济增长提速,那么从未来趋势看,财政状况不仅不会恶化,反而会改善。

  房地产风险:精准“拆弹”

  “防风险”也是今年中国房地产业的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头部房企风险需警惕之处在于可能外溢。如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所言,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

  倪虹表示,将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以“精准拆弹”的方式化解风险。“一头”是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有房企和优质民营房企,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另“一头”是抓出险房企,一方面帮他们自救,另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楼市已显现暖意。2月,百城新房价格环比持平,结束“七连跌”,二手房市场预期也明显回升。随着多地楼市交易升温,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降幅也在收窄。

  刘尚希认为,当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应当对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表进行准确分析和预判,对症下药。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业要防控风险,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完)

【编辑:陈海峰】